集散指标(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, A/D)与能量潮(OBV)指标类似,不单单仅是考虑市场的价格变化,同时也把成交量的变化考虑进来。价格变动决定A/D的方向,而成交量被用来确认价格变化的力道。一般来说, A/D指标向上,表示目前买方占据优势,若A/D往下走,卖方便比较具有优势。

A/D如何计算?
A/D指标的公式相当容易,参考如下:
- A/D(i)= (((C(i)-L(i))-(H(i)-L(i)))*V(i))/(H(i)-L(i))+A/D(i-1)
其中
- A/D(i) = 当期的A/D指标值
- C(i) = 当期K线收盘价
- L(i) = 当期K线最低价
- H(i) = 当期K线最高价
- V(i) = 当期K线成交量
- A/D(i-1) = 前一期的A/D指标值
需注意的是在历史数据中的出现的第一根K线是不会有前一根K线的A/D数值,所以公式中的A/D(i-1)需带入0。而A/D(i)本身是会不断累加的,所以假设目前历史数据只有10根K线,当前第10根K线的A/D值是累加了过去9根K线的A/D值所得来的。
如何理解与运用 A/D?
首先从上述公式可以发现,A/D指标本身并不像一般的震荡指标(例如:RSI)会有上下限的概念,因此没有所谓超买超卖的概念。
第二,此指标没有所谓的回顾参数(例如:RSI指标的预设参数为14),所以A/D指标值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使用的交易平台有多少历史资料,当不同的平台的历史数据量不同时(例如:A平台有2年的日线数据,B平台只有1年的日线数据),因为A/D指标本身透过不停的累加前一根K线的A/D指标值,而这将造成所得到A/D值会有很大差异的情况发生,所以交易者在比较同一商品在不同平台的A/D数值时,需先确认两边的历史数据量是否相同。
第三,从公式可以发现,A/D并没有考虑到价格跳空的情况,有可能出现隔天跳空开盘走低,但收盘价介于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上缘,造成明明今天收盘价相较于前一天收盘价大幅走跌,但A/D值却上升的情况发生;跳空开高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,因收盘价介于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下缘,造成明明今天收盘价相较于前一天收盘价大幅走高,但A/D值却下跌。
第四,公式当中的分子(C(i)-L(i))-(H(i)-L(i)),可知若收盘价较靠近最高价,对于A/D值会有正面影响,若收盘价较靠近最低价,则对A/D 值会有负面影响。
综合上述因素,交易者在使用A/D指标值时,比较适合透过背离的概念去解读其与市场走势的关系。当价格往上走高,但AD指标却是走平或往下走时,这时大概率的情形是出现顶背离的情况,也就是价格可能开始要反转向下,而当价格往下走低,但AD指标却是走平或往上走时,这时大概率的情形是出现底背离的情况,也就是价格可能开始要反转向上。可参考下图二出现顶背离的情形以及下图三出现底背离的例子。


总结
A/D作为一个结合价格与成交量的指标,补足只透过价格去计算指标的不足之处,然而公式的设计上造成A/D指标在判读时需多加留意,若想搭配A/D进场的话,可透过价格与指标出现背离的情况,将有较高的概率发现价格出现转折。